2024/09/27

  作者:郗增辉(鲁东大学讲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当今社会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愈加频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重要议题。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逐渐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指引。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亦有助于推动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注入强大动力。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为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中华体育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包括强调“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展现“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等。这些元素与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奋斗精神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塑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其他思政教育内容相比,中华体育精神有着极强的实践性、感染性和教育性。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体育精神的力量,被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所感染,从而学会遵守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等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这种教育价值是其他思政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创新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完善课程设置,使中华体育精神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在育人理念方面,应强调“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等品质。同时,要将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融入中华体育精神的元素,如体育精神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代表人物和故事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励志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在体育精神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通过评价导向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体育精神,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凝练模块化的思政内容。如何凝练模块化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是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首先,要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创编校本教材,深入挖掘体育故事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精心编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材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华体育精神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赛事,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的魅力,还可以邀请优秀运动员或教练员分享他们的运动经历和心路历程,让学生在他们身上看到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实践。最后,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在线互动平台等,创新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

  三是加强多方联动,打造协同育人团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联动,打造一支协同育人团队,推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体而言,育人团队建设要做到三点:

  其一,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他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辅导员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密切,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将中华体育精神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之中。

  其二,以公共体育课教师为支撑,发挥专业队伍协同作用。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体育技能的指导者,更是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体育精神内涵的教育者。体育教师要主动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学校可以将体质健康、体育竞赛相关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参考因素,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践行中华体育精神。

  其三,以校外体培为补充,发挥社会队伍赋能作用。高校可以与校外的体育俱乐部、运动队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体育赛事、训练营等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直观、更真切地体悟中华体育精神。

Related posts

放统计代码